NEWS新闻中心

【祖国好 家乡美】“喜平”和“卓玛” 的别样幸福

2024-08-06 15:38: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威廉希尔体育万里长江第一县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于2018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在这里,一段段动人的民族团结佳话,吸引着不少外地人到这里安家落户,他们虽然民族不同,但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

  来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马喜平和治多县加吉博洛镇居民卓玛仁青就是这样一对幸福的汉藏夫妇。

  7月31日一早,夫妻二人整理好超市货物开始营业,一会儿两人还要赶往自家的花卉店。“自家卖百货的超市有了,花卉店也经营得不错,再就是满足老婆更多的心愿就好了……”卓玛仁青听着丈夫马喜平无数次在自己耳边重复过的“甜言”,满眼欢欣,忍不住笑出了声,“别逗了,把货点好、理好,我得赶紧去趟花卉店,昨天预订盆栽的客人马上就要到了。”卓玛仁青说。“行,我一会也过去,看看那几盆大家伙长势咋样。”今年42岁的马喜平,自1999年参军入伍开始,就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来到治多,我就喜欢上了江河源头的山山水水,也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二十多年前,还不到20岁就初来青海的马喜平,在治多县武警某部队服役。他做梦都没想过,两年的兵役会让他爱上这片土地。更不会想到会有一个如花似玉的藏族姑娘愿意嫁给他,和他相濡以沫。

  “老实、能吃苦、性格好。”这是卓玛仁青对丈夫的评价。马喜平说,和妻子卓玛仁青是在一次演练中认识的,两人一见钟情。2002年退伍回家的马喜平,在甘南老家住了不到十天时间,因为挂念着卓玛仁青,又回到了治多,和她结婚并长居在此。

  “婚后,过很多零活,当过大工小工,打过土块,也给单位食堂做过饭,后来去挖虫草。”回忆过去,马喜平心里总是带着些许内疚,“我当时就想,打零工总不是长久之计啊!”为了让妻子有更好的生活,马喜平在咨询了多项优惠政策后,决定和妻子开小卖部。“他挖虫草赚到3000元钱,但我总觉得,我们两口子不能一直过着挣一天花一天的日子,所以,带着这3000元钱,我们找到了加吉博洛镇政府,有了政策扶持,我们的小卖部顺利开业了。”卓玛仁青说。

  “这些年,经过自己和妻子的努力,慢慢的铺子扩大了,自己还修了大房子。2022年,我们又开了一间花卉店,生意不错。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受益最多的,从平房、小房住进大房、楼房,冬天也有了暖气。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购花的需求增多,相信我的花卉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好。”

  曾经,马喜平一年辛苦挣来的钱只够夫妻二人填饱肚子,小卖部开业后的那一年,马喜平和妻子的收入有了明显改观,生活也越过越好。现在,两人共同经营着超市和花店,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年的收入能达到二十万元左右。

  马喜平很爱治多这片土地,他说:“这里接纳了我,我的家在这里,我的事业在这里,我离不开这里。”在妻子眼里,藏族和汉族就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只有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大家共同团结奋斗、相互帮助、一起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卓玛仁青说。

  在治多,各民族群众和马喜平、卓玛仁青一样,他们如“石榴籽”般紧紧地抱在一起,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

  治多县加吉博洛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索南卓尕介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实践活动,把工作延伸到底,扩展到边,深入到心。充分利用各传统节庆日和特定时间节点,组织镇域内各民族同胞,共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引领各族群众共同推进共居共学共享共乐共事共建的和美乡镇建设,真正让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

  如今,治多县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与当地人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促进治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搜索